• 今天是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泸州市创新管理优化基层机构职能体系
时间:2021-09-13 09:29:02    来源: 机改处  

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两项改革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的有利契机,以“扁平化”管理、跨区域调编、精准化赋权和一支队伍执法为重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三定”规定100%印发,赋权事项100%认领,属地责任清单100%落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100%组建并得到加强,基层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益。一是打破机构界限。整合县(区)派驻机构、乡镇(街道)党政综合办事机构、事业机构,组建“7办1队1中心”,即7个综合办事机构、1个综合行政执法队、1个便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基层党建、综合行政执法、便民服务等领域的职责,减少管理层级。二是打破行政事业编制使用界限。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变“编制管理”为“岗位管理”,实现行政事业人员同工同酬。三是打破层级界限。将县(区)部门派驻乡镇(街道)的2217名人员下沉乡镇(街道)管理;将1751名编制下划乡镇(街道),乡镇(街道)编制增幅达76.5%。以江阳区南城街道为例,实行扁平化管理后,不再区分行政、事业身份人员,不再区分派驻、街道人员,以岗定责、以岗定人,实行同等考核、同等激励,所有人员均可竞争担任街道职能机构负责人,并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二、开展跨区域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印发《乡镇(街道)编制核定指导办法》,参考人口、面积、经济总量等情况,科学测算、合理核定乡镇(街道)编制。创新出台《乡镇(街道)机构编制激励评估实施办法》,围绕乡镇(街道)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便民服务、底线保障等工作情况,采取“两评两测一加减”方式,即县(区)自评推荐、市级部门复评、民意网络测评、发展指标测算、工作情况加减分等,对乡镇(街道)开展激励评估工作。同时,按照每次不低于全市乡镇(街道)行政编制总额4‰、县(区)事业编制总额2‰的标准,跨县域统筹行政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激励评估。截至目前,全市共跨镇域调整编制530余名;在第一轮激励评估工作中,跨县域统筹65名编制,对从全市126个乡镇(街道)中层层选拔出的24个乡镇(街道)予以激励,推动基层差异发展、竞相发展。

三、落实精准化赋权,强化基层统筹能力一是精准下放事权。印发《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准入制度》,建立职责双向认领机制,采取直接赋权、委托下放等方式,统一将277项行政权力交由乡镇(街道)行使,鼓励县(区)根据乡镇(街道)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因镇赋权、按需扩权,并梳理形成1张基础清单、1张高频事项清单,编制办事指南、运行流程。以泸县为例,乡镇(街道)可统筹行使的综合执法事项从24项增加至515项。二是扩大统筹管理权。明确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等由乡镇(街道)负责,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需书面征得所在乡镇(街道)同意。印发《乡镇(街道)评价县(区)级部门工作方案》,赋予乡镇(街道)对县级部门及其派驻机构考核评价权。以纳溪区为例,明确乡镇(街道)对实行派驻体制的区级部门和其他区级部门的评价结果分别占考核权重的40%、20%。三是提升基层参与权。印发《关于落实赋予乡镇(街道)重大事项建议权和参与权的实施办法》,明确实施事关乡镇(街道)辖区内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等事项时,必须征求乡镇(街道)意见,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统筹能力。

四、推进一支队伍执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一是机构人员整合。将以执法为主的派驻机构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整合,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统筹行使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执法职责;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未在乡镇(街道)派驻执法机构的部门分别明确1-2人,接受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统筹协调。二是上下整体联动。优化设置1996个综合网格,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治理机制。印发《泸州市“镇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酒城e通等信息系统,搭建呼叫、核实、确认、分派和评价的执法工作平台体系。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印发《关于建立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的指导意见》《泸州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等制度,建立乡镇(街道)与县(区)级部门间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实行执法队伍“五统一”,即统一办事流程、文书格式、场地标准、服装制式、执法标识。四是加强培训提能。要求市级相关部门、县(区)制定培训计划,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各县(区)每年集中组织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鼓励和支持乡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力争三年持证率达到80%,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

 


编辑:杜俊